本站不可用第三方注册登录,可直接用手机注册,登录后支付需要的课程。

返回
会员注册

023.20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众志成城

日期:2023-05-12 14:13:48 访问量:511 来源:思想盛宴网|北京思想盛宴文化有限公司
中国胶黏剂基础薄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就成了必然。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一些胶黏剂配方,中国开始仿制前苏联胶黏剂产品。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胶黏剂的研究步履艰难。20世纪60年代,中国胶黏剂的研究主要是从军工需求出发的。 1960年,中国研制歼击机需要结构胶,中科院、国家科委、航空部决定把航空结构胶的研制任务交给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初,王致禄、黄应昌等人首先设计合成了酚醛-丁腈接枝共聚物,研制成功耐高温有孔蜂窝结构胶J-01,用于某歼击型战斗机粘接有孔蜂窝结构操纵舵面,为我国歼击机开创了以粘接结构代替铆接结构的先例,填补了我国航空结构胶黏剂的空白。1962年,中国科学院东北石油化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前身)在哈尔滨成立,王致禄、黄应昌等人转入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胶黏剂方面的研究。在王致禄先生的主导下,陆续研制出J-02、J-03、J-04、J-05等结构胶黏剂。1967年,黄应昌、陆企亭等人研制出J-06中温应变胶,用于航空等设计中的应力测试。石化所...
这是付费章节啦,需要购买后才能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