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人类与宇宙奥秘的终极之问,也许人类永远也弄不清。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有灵魂吗?存在神或上帝吗?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有边缘吗?存在外星人吗?……夜深人静,辗转反侧,尤其在北风呼啸刮得窗外哨子般作响的时候,这些老大难问题就会像一缕魔烟似地从我心里冒出来,困扰着我。 人到哪里去?一种说法是人死如灯灭,烟消云散;另一种说法是灵魂不死,人死后或进入天堂或进入地狱,佛教相信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轮回。死亡是终极之谜,不管你是否相信灵魂,你可能会希望灵魂的存在,因为那样你死后就有可能仍然活着,就有可能永生。但是,永生就一定好吗?朱利安·巴恩斯的短篇小说《梦》写到,巴恩斯幻想天堂是个你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想做多久都可以的地方,但他...
如果外星人真的造访地球,我们这些地球人将是破天荒第一次承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心理冲击,惊异和恐惧将充满我们的心头……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在令人沸腾的电视直播中,阿姆斯特朗说了一句:“难以置信!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此后信号突然中断。美国宇航局对此从未做出任何解释。不久之后,美国政府宣布终止一切登月计划,美国宇航局向人们隐瞒了什么? 多年以后,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内的数位美国登月宇航员,屡屡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曾在月球上与外星人有过接触”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阿姆斯特朗说过:“月球是外星人的基地……”外星人真的就在月球背面吗...
决定命运的是有序性部分,有序性往往以趋势的形式出现。人的行为模式越是符合趋势性质,结果就越有利。 未来是未知的,但许多人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或许是对未来寄予希望,想知道自己的前程;或是处于对未来的恐惧,想知道未来的祸福,避凶化吉。人们往往在处于困境时更容易相信街头的算命先生,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时来运转。算命总会有市场,也充满各种骗局。 未来真的可以预测吗?人们总想通过某种方式来预测未来,希望能找到未来的一些线索与图像。从最通俗的生辰八字、面相、属相、星座、手相、解梦、卜卦、占星、初期社会的神谕,到神权时代的世界末日预言,以及到了现代的科学预测,都有一波波精彩的表演。 科学预测可能更迷惑人,它是围绕数学模型而发展起来的。科学预测最成功的可以说...
“乌托邦”Utopia——“乌有之乡”。 “乌托邦”一词源于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莫尔将希腊文的“没有”(ou)和“地方”(topos)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拉丁新词Utopia,意指“乌有之乡”。莫尔在《乌托邦》(1516年)一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中的岛国“乌托邦”,借一位异教徒水手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将乌托邦描述成一个完美、理想的国度,那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贫穷,没有堕落,物资充裕,环境优美,人人每天工作6小时,在饮食、医疗、教育、学术、娱乐等各种公有的体制中,享受自由、幸福的生活。 许多西方作家都曾沿着莫尔的这个思路写过类似的作品,譬如,意大利作家康帕内拉写过《太阳城》(1602年)、英国作家培根写过《新大西岛》(1626年)、美国作家贝拉米的《回顾》(1888年)...
公平和效率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一对矛盾,是人类社会两难的选择。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公平和效率就像鱼和熊掌,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一对矛盾,是人类社会两难的选择,二者能否兼得? 有的人希望社会是公平的,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有的人则认为公平很难实现,而提高效率,扩大财富的创造才是现实的。马克思显然以追求公平为主,而斯密、马歇尔则以效率为目标。 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市场制度不会自动实现社会平等,相反,贫富不均正好就是市场制度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无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平等。就美国来说,10%的最富家庭占社会财...
强大的内心是自己的上帝。 有两个观念始终困扰着我:一是西方人提倡的“人生而平等”,二是东方人提倡的“人人皆可成为圣贤”。因为现实社会中,人生来就不平等,也没有那么多人成为圣贤。 多年来,我在不断寻找合理的解释来消除我的思想之惑。“人生而平等”是欧洲宗教改革、启蒙时期提出的思想,是指人在道德水平上的绝对平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正义的人。每个人都有良心和圣洁的本质,每个人都有勇气去运用自己的理性。 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教会掌控一切,甚至出现了“赎罪券”现象,下层百姓苦难不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人对权威的信仰,树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给欧洲带来了光明,是启蒙运动的前奏。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到...
纸质书存在的时间横跨两千年,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其永久不会消亡。 自1982年来北京上大学及留京工作以来,王府井书店就成了我常逛的地方,当然还有三联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等,至今还保存着三家书店的会员卡。我把书店看成是知识的海洋,一个月不去趟书店就好像心里缺少点什么似的。如今,买书都在网上书店,我有好几年没去过王府井书店了。前些天去了一趟王府井书店,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书店地下一层原来是音像图书,如今改成了“读者美食”,一个个小餐馆散发着混合的饭菜味;一层社科图书旁摆着“北京礼物”,二层儿童图书、教育图书旁摆上了书包、写字桌、玩具,三层的语言、生活保健图书旁摆上了运动服和运动鞋,还开设了配镜中心,四层中外文学、音乐戏剧图书旁摆上了围巾和工艺品,五层的专...
对待死亡的观点,决定了一个人面对人生一切问题的答案。 著名主持人李咏罹患癌症,50岁在美国去世,大家无不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李咏主持的多档节目深受观众欢迎,央视《非常6+1》的场景时常浮现在人们的脑海,有人感叹道:“砸金蛋,砸金蛋,砸了健康就完蛋。” 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泰斗,94岁辞世,则属于喜寿。金庸(原名查良镛)的武侠小说风靡全球,在华人社会流传甚广。金庸小说的侠义在于为国为民,家国情怀,他的多部小说被搬上了银幕,影响了几代人。 对于二人的辞世,特别是对李咏的英年早逝,大家谈论或者感叹最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叹生命的短暂,奉劝朋友与家人要关注健康,要好好的活着。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人的名声、金钱与地位而变...
上帝与大自然是同一回事((Nature =God)。 ——斯宾诺莎 爱因斯坦因创立“相对论”而对现代物理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作为犹太人的他,常常在交谈或文章中谈到“上帝”,其中最知名的一句话是“上帝不掷骰子”。...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我们应保持开放得心态,很好地把中西医结合起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西药产生至今共生产了1万多种药物,而如今用于临床的仅有1千种左右,为什么90%多的西药都被淘汰了?中药为什么千年不变? 西药是化学合成药物,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西药有许多毒副作用,但西药见效快,如今已经占领了全球主要医疗市场。20世纪抗生素和疫苗的发明,使多数曾经危害人类的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如天花、麻疹、乙脑、猩红热、疟疾、伤寒、鼠疫、霍乱等基本被消灭,这无疑是西药发挥的巨大作用。 西药不断推陈出新,中药千年不变。我认为原因在于中医与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病模式。西医是通过去掉病灶来去除疾病,通过“视、触、扣、听”,借助现代化仪器找到致...
西医治病从“因”入手,找到致病因子然后杀死它。而中医则是从“缘”入手,切断导致疾病的外部条件,辨证施治。 大家都有过看病的经历。看西医时,要做一系列的检查,如验血、查尿、心电图、X光片、B超、CT、核磁……找到致病因子,然后打针、吃药,甚至手术。看中医时,要“望、闻、问、切”,号脉给人以神奇之感,找到人体哪里失衡,然后吃汤药或扎针灸,扶正祛邪。 佛家有句话叫“因缘相合则为果”,“因”指的使产生结果的原因,“缘”则是导致结果的外部条件。打个比方,一粒种子是“因”,土壤、空气、水分、阳光则是“缘”,因缘相合才能发芽。西医治病其实是从“因”入手,找到致病因子——细菌、病毒、癌细胞等,然后杀死它。而中医治病则是从“缘”入手,切断导致疾病的外部条件,辨证施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