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可用第三方注册登录,可直接用手机注册,登录后支付需要的课程。

返回
会员注册

  • 097.205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097.205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中国未来的增长将更多地依靠消费和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   书中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主要有:①中国人口基数大,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消费支出市场容量相当大。②中国已经出现富裕阶层,奢侈品消费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③城市化还远未结束,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住房等建设。④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会增加经济活力。⑤国家对经济控制力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⑥中国企业实力加强,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的资源和市场开展竞争。

    免费试读
    2022-06-05 12:11:07
  • 087.人体老化之谜
    087.人体老化之谜

    葡萄糖和氧,生成了我们,又害死了我们。   人体为什么会老化?是葡萄糖和氧,生成了我们,又害死了我们。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老化主要源于“氧化”与“焦黄”。当铁被氧化时,我们说它生锈了;当面包加热烘烤时,由浅黄变为焦黄,我们称之为烧焦了。对于人体来说,“氧化”和“焦黄”,我们称之为老化。 大家知道,人赖以生存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而植物靠光合作用来生长,在阳光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太阳的能量转换成生物能储存在碳水化合物的化学键中。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 葡萄糖 + 氧 人体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人吃进去的食物最终会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人体的能量转化在化学上正好与光合作用相反,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56:16
  • 086.人体的自愈力
    086.人体的自愈力

    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希波拉底   人之所以生病,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指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如细菌、病毒、不良环境等等;内因则是指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不足。 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人生病而有的人不生病?这主要与人的免疫力有关。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时刻在与细菌、病毒等作斗争,两军交战,自然是兵强马壮的一方胜出。在强大的免疫系统面前,微生物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与《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是一致的。当免疫系统虚弱、正气不足时,我...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54:40
  • 085.《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085.《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习性造病,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坏习惯改掉了,你的病减少了一半。     《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1)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52:00
  • 084.养生到底有没有用?
    084.养生到底有没有用?

        从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来看,养生其实很简单,心大一点,少生气,合理饮食,作息有规律,再加上适量活动。   前不久,“养生专家”梅墨生59岁早逝,引发大众思考,加上媒体的渲染,使人们怀疑养生到底有没有用? 于是,许多议论都冒出来了:养生专家连自己都搞不定,纯属忽悠。乡下老太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养生,也活了90岁;某人天天抽烟喝酒还活了80岁,某医生天天给人看病,自己40多岁就生病死了……极端的个案,尤其是名人的案例非常吸引眼球,但也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据报道,梅墨生是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教授、研究员,是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头衔一大堆。 可以想象...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49:55
  • 083.健商(HQ):健康的智慧
    083.健商(HQ):健康的智慧

        认识健商,提高健商,可以大大提升你的生活品质,使你健康长寿。   大家都熟悉情商(EQ),可能很少了解健商(HQ)的概念。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亮起了健康的红灯。国家卫计委报告显示,我国国人的“健商”较低,每100位15至69岁人中,只有8.8人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中国科协针对全国5000万科技工作者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四成人都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颈腰椎和椎间盘疾病(21.6%)、消化道疾病(9.7%)以及高血压疾病(7.6%)。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通过化学药品和手术,许多重大疾病得到了医治,但其毒副作用和重大缺陷越来越明显。抗生素等药品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47:56
  • 082.病由心生
    082.病由心生

    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百病不生。   美国执业医师约翰·辛德勒在他所著的How to Live 365 Days a Year(中文译名为《病由心生》)一书中指出,76%的疾病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辛德勒医生在书中列举了病由心生的许多疾病,如不良情绪导致肌肉疼痛,使胃不舒服并患多种胃部疾病,影响结肠并导致肚子痛的多种疾病,让皮肤血管受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等。 中医也认为情志致病,百病生于气,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死。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百病不生。《黄帝内经》谈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病由心生的典型例证是杯弓蛇影的故事,说得是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请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举起酒杯,却看到杯子里有条蛇在晃动。朋友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可...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46:23
  • 081.疾病——身与心的对话
    081.疾病——身与心的对话

        疾病是警示,是告诫,是身与心的对话,如果你仔细倾听,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加以修正,疾病就会自愈,人生就因此有所感悟。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养生方面的书籍和电视节目随处可见,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让人应接不暇。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面对工作的压力或者为了别的利益,而忽视了健康。有些人过度透支了自己,导致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 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还意味着拥有称心如意的生命。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人的财富地位而有所变化。健康和一个人的遗传因素、性格因素、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而患病的原因也十分复杂,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患病时,很少...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44:11
  • 080.新春送福:幸福的秘密
    080.新春送福:幸福的秘密

        幸福部分依靠外界环境,部分依靠自身。但幸福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我们的内在品质。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按习俗,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也有人在某些地方倒贴“福”字,意为“福”到了。 “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因此,“福”字自古就是一个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字眼。 自古以来,各种字体的“福”字,层出不穷,变化各异,堪称汉字之最,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也是罕见的。“福”字蕴含吉祥祝福,因而中国...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42:21
  • 079.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079.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知识之树不是生命之树,人们在追求知识与财富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精神与生命,让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长青。   《圣经》开篇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神话故事: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园中有两棵树,一颗是生命之树,一颗是知识之树。上帝耶和华警告亚当说:“园中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便吃,只是分别善恶之树(即知识之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你必定死!”而狡猾的蛇对夏娃说:“吃了不一定死,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和上帝一样能知善恶。”夏娃见知识之树上的果子悦人眼目,且能使人有智慧,就摘树上的果子吃,并给自己的丈夫亚当吃,于是二人的眼睛立刻就明亮了。 然而,获得知识的代价却是生命的痛苦和死亡。耶和华对夏娃说:“我要增加你怀胎、生育的痛苦...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40:23
  • 078.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078.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至少对于我是如此。我从儒家学到了“拿得起”,从道家学到了“想得开”,从佛家学到了“放得下”。 儒家的精神趣旨如果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有为”;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如果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想得开”;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无为”;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弛”。道家的精神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张”,是一门学问;学会“弛”,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佛教精神趣旨如果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放得下”;...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39:01
  • 077.积极心态的力量
    077.积极心态的力量

        人的心智,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差异。心态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三个民工在砌墙。有一个爱管闲事的人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民工头也不抬、爱搭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民工抬头看了爱管闲事的人一眼说:“我们在盖楼房。” 第三个民工面带笑容自豪地说:“我们在建设美丽的城市。” 10年后,第一个民工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民工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成了工程师;第三民工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这个故事显然是编造出来的,没有那么巧合的事,但故事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心态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同样的处境下,心态不一样,志向不一样...

    免费试读
    2022-06-05 1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