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可用第三方注册登录,可直接用手机注册,登录后支付需要的课程。

返回
会员注册

  • 025.20世纪70年代:自力更生,硕果累累
    025.20世纪70年代:自力更生,硕果累累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加上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国胶黏剂的研究只能立足于自力更生。1970年,北京有机化工厂经过自行设计研究,建成投产了我国第一套聚乙烯醇1788生产装置。1972年,航空部621所“自力2号”结构胶黏剂通过技术鉴定,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研制胶黏剂取得了重大成果。自力更生,众志成城。20世纪70年代,在众多胶黏剂研究单位的努力下,中国胶黏剂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航空结构胶:1972年,航空部621所郑瑞琪、赖士洪等人研制成功“自力2号”结构胶黏剂。20世纪70年代初期,根据国防工业的要求,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王致禄等人研制出耐温350℃高温胶J-08(用于航空仪表中)及耐温450℃高温胶J-09;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结构胶的耐水性能,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又研制出耐湿热老化性能优异的J-1...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17:14
  • 026.“自力-2、自力-4胶”研制背后的故事
    026.“自力-2、自力-4胶”研制背后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我国歼击机使用的是有孔蜂窝结构。由于有孔蜂窝结构在应用中暴露出开胶、进水、增重等质量问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了第二代蜂窝结构——无孔蜂窝结构的研究。1968年底至1969年初期间,保定550厂工程技术人员梅赛亚为了解决直升机尾浆粘接问题,带领工人一起研制成功环氧-丁腈-间苯二胺体系结构胶,并命名为自力-1号胶黏剂,意思是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消除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自力更生研制出的胶黏剂,但该胶性能不够理想。为了进一步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梅赛亚来到航空部621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寻求合作,促成了621所、550厂和北京航空学院三个单位的协作研制新型航空结构胶。项目主要负责人是621所郑瑞琪和550厂梅赛亚,参加人员有621所赖士洪、北京航空学院李凤德等。研制过程中,郑瑞琪提出了采用二氰二胺潜伏固化剂代替自力-1胶的...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19:13
  • 027.“水晶棺”密封粘接的前前后后
    027.“水晶棺”密封粘接的前前后后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中共中央决定要用水晶棺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制作玻璃水晶棺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治丧期间有几十万群众到人民大会堂瞻仰毛主席遗容,遗体的临时保护就成了最急迫的问题,中央决定由谷牧副总理负责遗体保护工作。当天,谷牧副总理召集多方专业人士研究,确定采取盖棺密封、绝氧和低温三项保护措施。研究决定临时用有机玻璃制成玻璃棺,后续再制作玻璃水晶棺。卫生部门已经将遗体防腐处理,当时最担心的是吊唁期间遗体的变化。天气热加上每天3万多吊唁群众散发的热量,必须对遗体采取致冷措施,北京市冷冻机厂、北京市医疗器械厂和制冷专家提出不少办法,但时间来不及实现,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提出的半导体制冷堆装置,制造也得好几天;关于绝氧问题,北京市氧气厂和化工系统的人想了不少办法。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广播播放了毛主席逝世的...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20:32
  • 028.最早成立的胶黏剂乡镇企业和地方研究所
    028.最早成立的胶黏剂乡镇企业和地方研究所

    如果要问中国最早成立的胶黏剂乡镇企业有哪些?无锡县后宅中学化工厂(无锡百合花胶黏剂厂有限公司的前身)和黄岩路桥有机化工厂(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肯定是其中的两个。而最早成立的地方胶黏剂研究所,非襄樊生物化学研究所(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莫属。 无锡百合花胶黏剂厂的前身是无锡后宅中学化工厂,它是无锡后宅中学的校办厂,开始于1972年。当时学校遇到了办公费用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每个学期500元左右的办公经费,俞铮先生带领几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开始勤工俭学,做起了为学校赚钱的工作。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找到了为公社有限广播站修理舌簧喇叭线圈的差事,修理一个大概5角钱。后来从修理线圈发展到生产线圈和制造日光灯镇流器、机床变压器等。1974年,工厂正式成立,厂名是无锡县后宅中学电器厂。 创始人俞铮说:“校办工...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23:11
  • 029.改革开放前中国胶黏剂发展总结
    029.改革开放前中国胶黏剂发展总结

    石油化学工业部技术情报研究所1976年6月编印的《国内胶黏剂品种汇编》,收集了国内近50个胶黏剂研制和生产单位正式投产供应的各类胶黏剂271种,具体介绍了每个品种的配方、工艺条件、性能指标、用途及特点、包装及价格、研制及生产单位等。1982年12月,化工部二局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胶黏剂新产品展览会”,会后展会举办者喻华清、马学明编写了《胶黏剂产品汇编》,由《粘接》杂志编辑部刊印,书中介绍了110家胶黏剂研究和生产单位的600多个胶黏剂产品,分类列出名称、牌号、主要组份、主要性能、用途、生产、试制单位及鉴定日期。由这两份内部资料分析可知,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已有胶黏剂研究和生产单位100余家,试制和投入生产的胶黏剂产品500种以上。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胶黏剂的主要研制和生产单位列举如下(单位名称均按当时的叫法)。 ...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24:31
  • 030.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迎来新契机
    030.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迎来新契机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开放使我们看到与西方的差距,引来了新的技术活水。20世纪80年代,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改革开放为我国胶黏剂行业发展迎来了新契机,我国胶黏剂行业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遍大地,技术交流十分活跃。全国各大城市在各地技术交流中心粘接服务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粘接协会、学会。1979年11月,经上海市科协批复,“上海粘接技术交流队”改名为“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1980年,西安粘接技术学会成立;1982年5月,武汉粘接学会成立;1982年11月,北京粘接学会成立。哈尔滨、大连、天津、昆明……全国30多个胶黏剂和粘接技术协会、学会相继成立。1982年12月,化工部二局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胶黏剂新产...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25:54
  • 031.李鹏总理题词大力发展粘合剂
    031.李鹏总理题词大力发展粘合剂

    喻华清先生1970年4月到石油化学工业部二局工作,负责胶粘剂行业。化工二局文革前是军工局,文革后改为新材料局。20世纪80年代,喻华清是胶粘剂行业的活跃人物,组织举办新展品展示会,向部里写报告大力发展粘合剂(当时粘合剂一词和胶粘剂并行使用),组织胶粘剂专家编写《胶粘剂应用手册》……1989年,喻华清离开化工部到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工作,之后于1996年~2006年担任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 20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胶粘剂研究与应用异常活跃。为了加强国内胶粘剂研制、生产单位的技术交流,1982年12月,化工部二局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胶粘剂新产品展览会”。据展会负责人喻华清先生介绍,参加展出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广东、陕西、四川十三个省市及化学工业部直属的晨光...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28:28
  • 03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行业发展
    03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行业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胶黏剂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80年代初,我国已有胶黏剂研究和生产单位100多家,研制与生产的胶黏剂品种600余个。尽管品种已经非常齐全,但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性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成为可能。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20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处于良好的时期。这些都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8年,北京东方化工厂成立,引进日本技术和成套设备生产丙烯酸酯及乳液项目,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1978年签订合同,1979年开始整体设计并得到化工部批复,1980年2月得到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复并开始建设。1984年,我国第一套由日本引进的丙烯酸及其酯类装置在北京东方化工厂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国内该类产品长期...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29:43
  • 033.修复“秦始皇陵铜车马”的故事
    033.修复“秦始皇陵铜车马”的故事

    “国之瑰宝,重现英姿。”夏文干先生曾参与秦始皇陵铜车马的修复,是11人修复小组成员之一,是用粘接技术修复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夏文干先生1944年出生,196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工作。工作期间根据单位科研和生产需要,曾研制出环氧系列结构和密封胶黏剂、厌氧系列胶、聚氨酯绝缘灌封胶、冰箱用热熔胶、ABS胶、HIPS胶、导电胶、650防水密封胶以及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树脂型复合材料等。夏文干先生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报告70余篇,主持编著《胶黏剂和胶接技术》、《胶接手册》,分别于1980年6月和1989年2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刊印。夏文干先生曾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八项,局级、厂级多项奖,198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9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31:03
  • 034.“夭折”的“中国粘接学会”
    034.“夭折”的“中国粘接学会”

    20世纪80年代,技术交流十分活跃,全国各大城市在各地技术交流中心粘接服务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粘接学会、协会。上海、西安、长沙、武汉、北京、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宁波、昆明、成都、重庆……全国30多个粘接技术协会、学会相继成立。 1981年11月23日~27日,由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和西安市粘接协会发起,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粘接技术组织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决定筹办“中国粘接协会”,由化工部新材料局喻华清具体负责组织协调。1982年7月,在西安召开了“中国粘接协会”筹备会及首届年会审稿会。会议讨论决定,由化工部新材料局金洪涛局长任“中国粘接协会”筹委会主任,王澍、阮传良、王致禄任副主任,喻华清任筹委会秘书。首届年会共收到222篇征文,审稿会议讨论确定,109篇大会宣读,81篇大会技术交流。1982年12月,“...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34:25
  • 035.20世纪90年代:“南方谈话”引发创业潮
    035.20世纪90年代:“南方谈话”引发创业潮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从一开始就很不太平。刚刚经历了“八九”风波的中国,许多事情尚未理顺头绪,接连又遭遇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南方谈话”也引发创业潮,我国许多知名的胶黏剂民营企业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990年:浙江黄岩光华胶黏剂厂创立于1990年1月,法人任周青,公司生产502瞬间胶、氯丁胶、室温快固化全透明环氧胶、丙烯酸酯胶黏剂、水基胶等30个品种。无锡昌盛胶粘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35:43
  • 036.汉高捐助修复长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
    036.汉高捐助修复长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

    1988年,德国汉高公司在北京成立代表处,并向北京市政府捐赠50万德国马克用于修复北京慕田峪长城。1989年,“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办公室为感谢汉高公司的赞助,在慕田峪长城上立碑纪念,碑文写道:“中国的长城过去是防御外族侵扰的设施,现在她是团结各国人民的纽带,愿中国的长城继续是各国人民团结的象征。对联邦德国多塞尔多夫市西德汉高化学品公司的赞助谨致谢意。”汉高公司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标志着胶黏剂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开始。 1989年,富乐中国粘合剂有限公司在广州注册成立。 1993年,汉高胶黏剂业务进入中国,在天津、上海等地建立工厂。其实,1997年被汉高收购的美国LOCTITE公司于1987年9月已经与烟台市经委在烟台成立了合资公司——烟台乐泰有限公司,开始主要生产厌氧胶,以后逐渐扩大到有机硅密封胶、瞬干胶等工...

    免费试读
    2023-05-12 14: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