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指明了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酝酿改制。首先列入改制试点的是一些小型的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 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镇办企业——路桥有机化工厂。1983年,为了促进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黄岩县人民政府决定财政出资收购黄岩有机化工厂,黄岩有机化工厂变为地方国营企业。1994年,黄岩有机化工厂列为市、区首家改制试点单位。1995年,黄岩有机化工厂完成改制,成为一家员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企业更名为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改制后,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并推选刘鹏担任公司董事长,原主管技术工作的刘万章任总经理兼技术总监,营销经验丰富的潘世国任...
20世纪90年代,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化工部行业指导司、中国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联合于1995年、1997年、1999年在无锡、北京、上海举办了三次胶黏剂及密封剂展览会。 1995年6月8日~10日,“‘95无锡国际胶黏剂科技成果转让暨工业贸易展览会”在无锡市展览馆成功举办,展会由化工部行业指导司和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化工部行业指导司杨伟才司长、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师广明以及无锡市石油化学工业局邰金生局长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为开幕式剪彩并讲了话,大会开幕式由协会秘书长陈万里主持。这次展览会展位120余个,参展人员达350人之多。开幕第一天参观展览人数近千人,直至闭幕之日还有从远道赶来报到的代表。这次展览会充分体现了“科工贸一体化”的宗旨,国内胶黏剂行业较有影响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有20余个参展并提供科技成果转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大大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世界排名由第6位跃升到了第2位。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其中出口规模增长4.9倍,进口规模增长4.7倍,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加入WTO的几年间,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引领胶黏剂行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开发异军突起,建筑用胶成倍增长;交通运输业迅速崛起,工程用胶茁壮成长;电子电器成长迅速,电子用胶日新月异;轻纺出口增长迅速,胶黏剂用量猛增长;卫生医疗日益发展,卫材用胶逐渐普及;环保形势日趋严峻,新能源胶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又有一大批胶...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业异军突起,迎来了中国建筑业高速发展期。2001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亿平方米,1998年~2001年累计销售面积为6.78亿平方米;到了2015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至为12.85亿平方米,1998~2015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为122.71亿平方米。以前,一家人挤一间房,现在许多人有了“二房”、“三房”。同时,我国的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异常迅速,桥梁、隧道遍布全国各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建筑用胶成倍增长。2000年,我国建筑胶黏剂用量约为60万吨,而到了2015年,建筑胶销量达到了大约240万吨,是2000年的4倍。建筑用胶已发展成为我国胶黏剂应用领域的第一打行业,建筑用胶约占整个胶黏剂用量的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建筑胶企业迅速成长起来,郑州中原、广州白...
进入21世纪,中国交通运输行业迅速崛起。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246.7万辆,中国汽车拥有量1800万辆;到了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高达2450.3万辆,中国汽车拥有量1.72亿辆。以前,私人汽车是奢侈品,目前私家轿车逐步普及。2001年,中国高铁、动车产量为0,地铁产量不足1000辆;2015年高铁、动车产量超过400辆,地铁产量接近4000辆。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发展迅速。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生产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从销售上看,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3.1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总销量也由2014年同期的0.25%提高到1.34%,约占全球总销量的1/3,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第一大市场。国际上把电动汽车占汽车市场的比重是否达到1%作为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电子电器行业发展迅速。2001年,中国手机产量7千万部,电脑产量台式880万部、笔记本120万部、平板电脑几乎为0;到了2015年,中国手机产量5亿部,电脑产量台式4.2亿部、笔记本1.2亿部、平板3.7亿部。20世纪90年代,一个富豪才拥有一部“大哥大”,而目前一人不只一部手机。2001年,中国家电产量彩电4186.6万台、冰箱1349.1万台、洗衣机1500万台、微波炉4183.1万台;而2015年,中国家电产量彩电1.62亿台、冰箱8992.8万台、洗衣机7274.5万台、微波炉8774.9万台。20世纪80年代,买台彩电还需要找关系,而目前家电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 随着我国电子电器行业迅速发展,电子电器用胶也迅速扩大。电子电器工业各类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包括军事电子装备)、仪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轻工业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已成为服装、鞋帽、玩具、日用品出口大国。 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1994年起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服装出口总量为124.94亿件,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1/6。2015年,中国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例为4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我国皮鞋年产量达到24亿双,占到了全球皮鞋总产量的40%,跃居世界首位。同时,鞋类消费量也占全球总销量的22%。2005年,我国各类鞋子的产量达到100亿双,出口78亿双。2010年,我国各类鞋子的年产量达130多亿双,占到了整个世界产量210亿双鞋的62%。在130多亿双鞋里面,出口达100.7亿双,世界贸易量122亿双,也就是我们的出口量占了世界贸易量的82%。 目前,中国家具产量已经...
随着医药科学的进步,胶黏剂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多,例如手术缝合、牙齿粘接与修补、血管及人造血管的粘接以及橡皮膏、创可贴、医用胶带等医疗消耗品。医用胶黏剂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 (1)软组织医用胶:用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黏膜的胶黏剂,一般采用医用α-氰基丙基酸酯系胶和纤维蛋白生物型胶。 (2)硬组织胶黏剂:用于粘接和固定牙齿、骨骼、人工关节用的胶黏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新型基材树脂PUPMA(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的bis-GMA树脂的芳香族多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粘接性偶联剂4-meta(4-甲基丙烯酰乙基偏苯三酸酐酯)的CC-1型牙科胶黏剂等。 (3)医用压敏胶(见右图):基本与工业压敏胶相同,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以丙烯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配合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与增粘树脂的组...
进入21世纪,人们对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从而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组件和风机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胶黏剂,随着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相应产业对胶黏剂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风电、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北京天山新材料、康达新材、回天新材、上海天洋等迅速成长起来。 面对石化燃料日益枯竭的威胁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绿色能源是全球未来发展的重点。过去十几年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将会高速发展。 (1)光伏行业 下图是2005-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的装机规模。 2005-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的装机规模 根据太阳能行业研究机构Solarbuzz的统计资料,...
2010年以来,中国胶黏剂和胶黏带行业出现两大迹象:一是IPO(首发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二是兼并重组,这期间最令人震惊的收购案莫过于美国富乐公司收购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界一片哗然。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于深圳正式开市。作为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宝科技”)于2009年10月31日上市。之后,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回天新材”)、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盟新材”)分别于2010年1月8日和2011年4月7日在创业板上市,中国胶黏剂和胶黏带企业从此进入IPO时期。接着,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新材”)于2012年4月16日中小板上市;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在深圳正式开市;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在北京正式登场。作为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31日上市,它是首家创业板上市的胶黏剂企业。之后,数家民营胶黏剂企业迅速跟进。截止2017年12月31日,已有30余家胶黏剂和胶黏带企公司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和新三板上市。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宝科技,300019),2009年10月3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营有机硅室温胶及制胶专用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公司2016年销售收入65247.34万元,净利润9064.42万元。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回天胶业,300041),2010年1月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从事化工新材料,即各类高端工程胶黏剂的...
中国的大学里,专业研究胶黏剂的研究所、研究室并不多,胶黏剂方面的研究对于大学里的教授几乎都是“副业”。胶黏剂研究主要是在工科院校里,教授们大都是在研究高分子材料、有机化工的同时顺便选择一些胶黏剂课题进行研究。大学里的胶黏剂研究,往往是一两个教授带学生进行研究,教授退休了,研究室胶黏剂的研究往往就停止了。下面简单回顾一下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工科大学里所从事的胶黏剂研究和取得的成果。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贺孝先教授于1962年12月研制成功磷酸-氧化铜无机胶,成功用于陶瓷刀片和硬质合金刀头的粘接,解决了难加工钢材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贺孝先先生到湖北红山机械厂工作。20世纪80年代,贺孝先教授到云南工业大学工作,继续进行无机胶的研究。贺孝先教授曾编著《无机粘接技术》一书,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成都科技大学张开教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