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8月,李子东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的学生生涯与共和国同步,1949年10月才上小学。上学第一堂课是画五星红旗,这让李子东终生难忘,如今他还记忆犹新。因学习成绩优异,李子东1953年考入长春市的一所初中,1956年被保送到长春市最好的高中。1959年7月毕业时又被选送到北京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学习固体火箭推进剂专业。入学后,恰逢新中国十年大庆,李子东担任了10月1日国庆天安门广场内标兵,今天回忆起来,还令李子东无比的自豪,兴奋不已。1964年,李子东大学毕业考取了北京工业学院的研究生,研究富氧高分子的合成。1966年,因“文革”动乱李子东被迫中止学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沈字六0九部队从事科研工作。1968年10月,他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最新指示,奔赴南京六二九三部队农场,一去就是三年。 1...
杨玉昆先生1941年6月1日出生于上海嘉定,1958年嘉定一中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学部委员(院士)王葆仁教授,1966年毕业留在中科院化学所从事合成胶黏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直至2001年退休。其中1981年和1989年曾两度去美国进行了共三年半的研修和合作研究。曾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国胶黏剂和胶黏带工业协会专家顾问、河北华夏集团公司和绍兴振德医用敷料公司科技顾问。 杨玉昆教授的工作经历和在胶黏剂领越的贡献可分为两个阶段来介绍。 1966~1982年:环氧胶黏剂的研发 1966年,刚开始工作的杨玉昆就参加了当时国防军工迫切需要的“高温点焊胶”研制工作“大会战”,几年后研制...
下面介绍的是一对胶黏剂专家黄应昌和吕正芸夫妇,我与他们的儿子黄海是好朋友。黄海也是胶黏剂方面的专家,大学毕业后先在广州坚红化工厂从事厌氧胶的研究,后来到深圳奥博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聚氨酯密封胶的研究,曾担任奥博公司总工程师。一家人从事胶黏剂方面的研究并且都有所建树,实在并不多见。 黄应昌先生1933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均安乡。1949年8月1日参加当地游击队任文化教员,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随后进入朝鲜加入了抗美援朝的行列并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军官。1955年部队允许具有高中文化的干部报考大学,黄应昌以惊人的毅力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成为一名军人大学生。 在大学里,黄应昌不仅学习和掌握了建设新中国的科学知识,还收获了爱情。他爱上了一位朴质而美丽的女同学吕正芸。吕正芸1936年6月生于山东烟台,8岁上小学,...
与余云照先生认识是在1992年,我当时在开发环氧结构胶产品,看到余云照发表的论文《环氧树脂增韧新方法》(《粘接》,1991(6)),就找到了余老师并采用了他所研制的微凝胶增韧剂,从此和余老师认识。后来我成为北京粘接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余云照任副理事长,和余老师一起举办过两届国际粘接技术研讨会,和余老师就更加熟悉了。 我很佩服余云照老师的理论水平,余老师治学严谨,为人随和,有什么胶黏剂理论方面的问题,经他一点拨,你立马会豁然开朗。余云照的研究领域涉及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界面理论等方面,胶黏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余云照1940年生于浙江天台县,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2~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1979~1981年,德国洪堡基金访问学者,1981年获德国Stuttgart大学博士学位。 ...
吕凤亭先生1936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1955年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1958年大四期间,吕凤亭曾在恽愧宏教授带领下,进行过小轿车内饰件的粘接试验,从此对胶黏剂产生了兴趣。 1959年毕业后,吕凤亭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化学家杨石先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师从陈天池教授进行有机磷化学的研究和化合物的开发工作。1960年,吕凤亭借调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在钱保功教授实验室研究调节聚合的开发应用。1961年,吕凤亭又回到南开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在王积涛教授、高振衡教授指导下从事有机氟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 由于在大学期间做过粘接小轿车内饰件的试验,1962年吕凤亭被调到北京中科院化学所进行胶黏剂方面的研究工作。196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接受了苏加诺画集、...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院”)始建于1962年12月,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东北石油化学研究所,研究领域涵盖精细化学工程(高分子胶黏剂)、有机高分子材料、工业催化三大领域;石化院设有省级胶黏剂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中国-白俄罗斯胶黏剂技术研发中心。石化院创办的“中国胶黏剂产业信息网”已成为国家胶黏剂领域的信息集散地,主办的《化学与粘合》杂志已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黑龙江石化院是中国最早从事高分子胶黏剂研究的单位之一,其研发和产品性能的检测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结构胶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第一款结构胶J-01以来,石化院已研制出300多个胶黏剂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直升机、歼击机、大飞机、无人机、长征运载火箭、神舟飞船、嫦娥卫星、导弹军工及民用领域...
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5月,最初以军工配套试制服务为方向,1984年后逐步转向军工和民用相结合,以特种树脂、工程塑料、胶黏剂、水处理技术和分析测试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一个科技情报、合成树脂、胶黏剂、塑料加工、分析测试、工程设计、中试开发和生产经营配套成龙的高分子材料工业研究所。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是上海市高分子材料测试中心和中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分会所在地,是化工部胶黏剂情报中心信息站和全国芳杂环树脂信息站所在地,编辑出版《中国胶粘剂》和《高分子材料》等刊物,向全国发行。 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成立之初在上海市瑞金二路42号,1979年搬迁到上海市漕宝路36号,2015年更名为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有限公司,迁址到上海市诸陆西路1251号,现为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多年来,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坚持科技是第...
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4月5日,它的前身是中国橡胶厂,地址在上海市杨树浦路622号。后来迁址到上海市番禺路381号,为适应上海市的总体发展战略,2007年又整体搬迁到上海市青浦区诸陆西路1419号。2014年改制为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现为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下属公司。 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主要从事特种/医用/通用橡胶制品、胶黏剂、压敏胶黏带、专用交联剂和热塑性弹性体等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还分设有关科技情报、标堆制订、质量监测、《橡胶译丛》编辑部等多个机构。 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是我国较早从事胶黏剂研究的单位之一(左图为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资料《胶黏剂》第一册、第二册)。50多年来,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出发,纵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实行所内外科技协作,...
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光”)是新中国首家从事胶黏剂生产和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上海新光化工厂。上海新光1965年从“乌利当”聚氨酯胶起步,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聚氨酯胶系列、改性酚醛类、厌氧胶类、丙烯酸酯结构胶类、α-氰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液态密封胶、氯丁酚醛类强力胶、橡塑类胶、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它产品等十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其中101聚氨酯胶和352厌氧胶等不少为国内首创的领先产品,多项产品获市、部级、国家经委成果奖、优秀新产品奖及二项国家专利。上海新光是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聚氨酯胶黏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是聚氨酯通用胶和厌氧胶行业/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其生产销售的“铁锚”牌胶黏剂是国内知名品牌,并多年评为上海市名牌。 1958年...
北方现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234厂,原山东化工厂,以下简称“北方现代”)始建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是洋务运动富国图强背景下设立的官办兵工厂,历经北洋政府、民国、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新时期建设等多个发展阶段,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方现代主营军民两用的胶黏剂、密封胶、复合材料、特种涂料、特种塑料制件等产品,是全国最大的胶黏剂生产基地之一。北方现代拥有山东省聚氨酯密封粘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是中国胶黏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单位。 北方现代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胶黏剂的单位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北方现代胶黏剂组研制成功国内首款溶剂型氯丁橡胶胶黏剂,命名为FN-303胶黏剂(原型为苏联产88号胶液)。FN-303胶黏剂是由通用型氯丁橡胶混合物与对叔丁基酚醛树脂进行溶解加工...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回天新材”)是专业从事胶黏剂和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主办有行业学术期刊《粘接》杂志。 回天新材的前身是襄樊市胶粘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胶粘所”)。早在1988年,胶粘所就有了30来个胶黏剂品种,是当时中国知名的胶黏剂研究单位之一,右图为1988年胶粘所在《粘接》杂志上做的广告。 20世纪70年代,襄樊市(现在的襄阳市)工业基础薄弱,时任市委书记曹野为了襄樊的发展,大批引进人才,吸引夫妻两地分居或老婆孩子在农村的人才到襄樊来,给解决户口和住房。因此,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各类人才来到了襄樊。胶粘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胶粘所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7~1983年:胶粘所的前身是197...
2010年12月2日,我有幸访问了位于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鎮滨海工业区的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北京天山公司正在运作IPO,寻求与金鹏的合作机会。董事长刘鹏、总经理刘万章兄弟二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进金鹏厂区,我就被宽阔的路面、花园式的工厂深深吸引。据刘万章总经理介绍,金鹏化工原厂址在台州市路桥区的主城区,由于城市规划,2005年整体搬迁到这里,该厂区以前是台州造纸厂。2000年,区政府决定金鹏公司整体并购台州造纸厂,在该厂区设计了一套年产2000吨氰基丙烯酸酯瞬间胶和1000吨综合胶黏剂的项目,并2005年建成投产,是当时中国最大的502胶生产基地。 走进金鹏办公楼,可以清晰看到一块块牌匾挂在入口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大学金鹏粘接材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