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我离开商海立志文学创作,转型之难不言而喻,其挑战性不亚于20多年前我辞去大学教职而下海创业。就散文、小说、诗歌这三类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言,我的体会是,写作的难度:诗歌 ˃ 小说 ˃ 散文。因此,我从散文写起,从来不敢涉及诗词领域。 诗词是语言的最高形式,简练是诗词的最大特点,它以最少的文字赋予最深刻的内涵。诗词具有简洁之美、和谐之美、意境之美,意象和格律赋予诗词以气韵。 几年来,我大约写了300篇散文,写起来有点得心应手了。散文种类繁多,记事、抒情、议论,随笔、游记等等,选材自由,题材广泛。写好散文,是写好小说和其他应用文体的基础。散文虽然容易下笔,但写好也不容易。 诗歌与散文同为表情达意的两大文体,散文依据常识,较具实用的功能;而诗凭借想象,较具感情价值。形象一点来说,散文乃走路,诗歌似...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有两本书可谓风靡一时。一本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另一本是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 1992年,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认为人类社会在社会模式上已经进化到头了,西方世界所代表的民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就是最后的社会制度,历史将在这里终结,剩下的事就是将全世界都纳入到这个制度中。 1996年,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多极和多文化现象。当代主要文明是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以激励学子苦心攻读,金榜题名,出人头地,抱得美人归。这句话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说“书可以改变人生”,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 下面谈谈我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三本书对我的重大影响以及使我发生的改重大变。二十几岁时,《你的误区》让我走出自卑的阴霾;三十几岁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确定人生的使命和目标;四十几岁时,《意念力》让我提升人生的境界。 1.《你的误区》让我走出自卑的阴霾 大学生活的记忆已渐渐模糊,但总有些心酸的经历是抹不去的。我大学生活中有着许多迷茫,我从一个小地方考到北京,当时感觉处处不如人,很不自信。1987年大学毕业前夕,我有幸读到韦恩·W·戴埃写的《你的误区》一书,这本书使我恢复了自信,内心变得强大。 韦恩·W·戴埃把...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谈及幸福的方法时,用四种汉堡比喻四类人生模式。四种汉堡:(1)口味诱人,但是垃圾食品;(2)口味很差,可全是蔬菜和有机食品;(3)既不好吃,也不健康;(4)既好吃,又健康。四种汉堡,你吃哪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其中却蕴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对四种汉堡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 第一种汉堡:口味诱人,但是垃圾食品。吃了它等于享受了眼前的快乐,却给未来埋下痛苦。选择这种汉堡的人,属于“享乐主义型”。这种人只顾眼前,及时行乐,不考虑未来。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可全是蔬菜和有机食品。食用时很痛苦,但可确保日后的健康。选择这种汉堡的人,属于“未来主义型”,他们承受着眼前的痛苦,追求着未来的快乐。 第三种汉堡: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了它,当下既不能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选择这种...
我们常常感叹时光飞逝,纠结于如何才能度过更有意义的一生。《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认为:为生命找到意义,需要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是布鲁克斯在其著作《第二座山:为生命找到意义》(The Second Mountain:The Quest for a Moral Life)中提出的概念。戴维·布鲁克斯认为: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是“自我”之山,我们希望实现自我;第二座山是“忘我”之山,为了某个使命,我们甘愿默默地奉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走出校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建立身份,离开父母,组建家庭,努力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也就是布鲁克斯所称的我们要攀登的“第一座山”。 “第一座山”的目标,是我们的文化所认可的目标——取得成功,获得重视。攀登第一座山的人们,花太多的时...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你现在的生活是你过去选择的结果,你现在的选择决定着你的未来。 做出一种选择,就意味着舍弃另一种选择。一旦人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假如你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一边是通往安稳、重复的路,一边是充满风险、无人涉足的路,你会选择哪一条? 佛罗斯特在《未择之路》一诗中写道:树林里分出两条叉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条,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迥异…… 《未择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篇。这首诗展现了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话。 全诗如下: ...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于1942年写成的童话小说,作者说这本书是献给大人的。它不仅是一部童话,更是哲理与思想的结晶。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王子》在中国就出版了六十多个版本,可见作品的魅力之大。它不仅打动了众多的孩子们,也打动了无数的成年人。我从《小王子》中读到了许多现代人丢失的东西:爱与责任。 童话的开头讲到“我”(飞行员)一直不被大人们理解,因为大人们都太讲实际了。接着,讲了六年前“我”(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小星球,飞行员转述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以及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小王子访问了六个星球,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来到地球,小王子遇到了蛇、狐狸、飞行员等,飞...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路遥的自传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恨不得每一页都划上重点标记。《早晨从中午开始》揭示了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细节。 路遥花了6年时间于1988年完成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共三卷),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9年、2015年两次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这部书不仅在现代文学排行榜上首屈一指,更在众多读者的心中名列前茅。它像是一盏精神明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摆脱迷茫,奋力前行。 《平凡的世界》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源于路遥的梦想和使命感,来自路遥对生活的深入解读,它倾注了路遥全部心血和精力。作品完成后4年,路遥因肝硬化于1992年11月17日去世,年仅42岁。路遥墓碑上写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辛劳成就了路遥,同时也毁掉了路遥。如同逐日的夸父一样...
彩虹之上,有个地方 在那里,只要你敢做的梦想都会实现。 …… 非常喜欢《彩虹之上》(Over the Rainbow)这首英文歌曲。许多年来,这首歌一直伴我逐梦前行。 《彩虹之上》(Over the Rainbow,有人译为“飞跃彩虹”)是美国米高梅公司1939年出品的童话电影《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的插曲。2001年,在美国录音工业协会评选的365首“20世纪最佳歌曲”(Songs of The Century)中,《彩虹之上》荣登榜首。 人们不仅要问,一部在1939年出品的儿童电影插曲为何有此巨大的魅力,成为20世纪最佳英文歌曲第一名? 究其原因,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受了一场严重的大萧...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火了起来,竟然排到了APP免费手游的第一名。我很好奇,下载到手机体验了一下。游戏中的电子宠物青蛙,总是一个人生活和旅行,还总不回家。游戏者需要经常拔草获得积分,为青蛙买吃的,青蛙吃饱了,一个人去旅游,途中给游戏者发回照片(下图是旅游青蛙给我发回来的照片),就这么简单。 无聊至极的“旅游青蛙”竟然火了,现代人怎么了?也许有人会问青蛙:“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吗?不要那么自闭,多认识些朋友有好处。”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与交流,对于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现代人而言,或许是一种治愈吧。 过去,一句“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折杀多少寂寞族。而现在,老妈在吼他“你怎么还不出去玩”,让孩子远离网络出去跟人交往。 狗与猫的受宠凸显现代人的孤独与寂寞,养电子宠物更凸显现代人的孤独与寂寞。当人...
在宇宙中,地球之所以生机盎然,就是因为有太阳和水这个“火降水升”循环系统存在,生命离不开太阳和水。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太阳照耀大地、山川、海洋、江湖,就是“火降”;火降之后,阳光的热能把水蒸发,就是“水升”。水冉冉升腾,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为雨,水回到地面,滋润万物;同时百川归海,形成了水的循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格致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水性寒,火性热;火碰上水就会熄灭,火大了水就会被烧干。水与火是一对矛盾,似乎无法调和,然而,如同大自然中太阳-水循环体系一样,生命是个奇迹,在与大自然的斗争或者说和平相处中,人类调和了水与火,使人的体温维持在36.5°左右,偏离了这个温度,人体就会出问题。 人体里面有个圆,水火在中间。...
有人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自由,这里蕴含着人的欲望与自由的关系,想做就做其实不是自由,而是放纵。康德说:“自由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可能产生反面的效果,表面上好像是限制,其实质却是真正的释放。 比如,抽烟的时候你感觉很自由,但要戒烟的时候就很难。那么“想抽烟就抽烟”就不是真自由,而是你被烟瘾所捆绑,而“不想抽烟就不抽烟”才是真自由。凡是你很难挣脱的、损坏你的、玩弄你的那些恶习,起初都曾给你带来自由自在的快乐。当你感觉到你所认为的自由是在越来越深的束缚你的话,那么这决不是自由,而是一种“瘾”,这便是自由的危机。 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自由是通过人们的认知程度可以掌握的精神境界操纵的结果。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而不是身体或行为暂时的快乐。人在欲望所激发的对目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