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2014年6月26日电(美通社):富乐公司(NYSEFUL)今天宣布,该公司已经签署了收购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富乐公司将以14亿元人民币或约2.3亿美元现金收购天山公司95%的股权。此次收购,富乐公司不仅将在高价值、快速成长的工程胶黏剂市场新增强大的客户关系,而且还将新增当今最先进的生产制造设施和强劲的产品与技术开发能力。天山公司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工程胶黏剂独立供应商,可提供有机硅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环氧胶黏剂、厌氧胶黏剂、丙烯酸酯结构胶、氰基丙烯酸酯瞬间胶等技术,产品适用于诸如新能源、交通运输(汽车、铁路和造船)、机械、电子电器等领域重点耐用品组装市场。这将有利于富乐在全球范围内进入这一重要领域。富乐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基础设施将使天山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扩展到世界各地,尤其是重要的全球客户。 消息...
我很欣赏德国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所著的《隐形冠军》一书。西蒙教授指出:“从全球市场地位及竞争的表现来看,世界上许多最优秀的企业并非我们熟悉的那些巨无霸,而是一群鲜为人知的、低调潜行的隐形企业。”这些隐形企业大都封闭持股、不为外界所知,但行业内却大名鼎鼎,都是行业的龙头。这些隐形冠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市场聚焦,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全球的市场领袖定位;追求长期、可持续的成长。何永富先生(见右图)所创办的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有机硅”)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企业。 之江有机硅创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密封粘接剂、功能型涂料等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股份制企业。在国内各大中空玻璃厂、幕墙公司、房地产商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在“鸟巢”国家体育场、上海世博中心等国内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其国际...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富庶的侨乡——广东中山小榄镇永宁村,勤劳、聪明的永宁人审时度势,通过与香港乡亲的联系,积极寻求合作项目。永宁人从旅居香港的港胞麦克贞先生那里了解到BOPP包装胶带的信息,由于当时我国出口商品包装普遍使用的是湿水牛皮纸胶黏带,由于粘力及强度不足,商品运输过程中经常因纸箱爆开被外商拒收或索赔。而当时国际上使用的BOPP胶黏带粘力强,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由于国内没有厂家生产,外贸部门每年不得不耗用数百万美元的外汇进口BOPP胶带。获得这个信息后,当时永宁农副产品厂厂长郭炎开带领厂里的几位业务骨干,深入调查各大城市的外贸部门,了解BOPP胶带的进口渠道和用量情况。调查结果表明,BOPP胶带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永宁的领导班子觉得机不能失,就去找当初提供信息的旅港乡亲麦克贞先生,希望合作开发BOPP胶带。积极支...
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位于北京西南60公里的河北涿州,乡镇企业蔚然成风。王凤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朋友给了他一卷日本产的BOPP胶黏带,该胶带主要应用于包装、文具,属于国内空白。为了摸清胶黏带的信息,王凤进京求师,他从涿州永乐村到燕山化工总厂,又掉头向东到北京通县,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奔波,终于在东方化工厂下班时,苦苦留住了厂技术服务组的常玲传工程师,常工被王凤诚挚的态度所打动,颇有见地的对王凤说:“纸基胶带强度差,还受原料限制,而且生产过程有污染,而新一代BOPP胶带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常工的一席话坚定了王凤做BOPP胶带的信心。1985年,他借款两万元,成立了华夏胶黏带厂,与李伯、杨淑霞等十几个伙伴开始了改变他们人生道路的创业,并以他出生的永乐村村名注册了“永乐”商标。在无技术、无设备、无人才的情况下...
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英文名称China Adhesives and Tape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CATIA)于1987年9月在北京成立,其前身是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Adhesives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CNAIA)。2012年3月15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民政部批准“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更名为“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中国胶粘剂及胶粘带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的行业组织,协会围绕促进我国胶粘剂、密封剂和胶粘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开展各项活动,为胶粘剂、密封剂、胶粘带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服务,广泛联系和努力促进国内外胶粘剂企业及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向政...
谈起北京粘接学会所举办的技术交流会,最知名的莫过于“北京国际粘接技术研讨会”,英文名为CIB(China International Bonding)。每三年一届的CIB会议如今已举办过6届,每次会议都吸引来自中国、德国、瑞士、法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粘接界的代表参会。很自豪我是该会议的创办人之一,作为“1998中国粘接技术研讨会”的秘书长,我邀请瑞士Swiss Bonding会议主席E. Schindel-Bedinilli、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W.Brockmann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我与曲军、马麟、E.Schindel-Bedinilli、W.Brockmann等人一起喝茶聊天,大家谈到能否把每年在瑞士苏黎世Rapperswil召开Swiss Bonding会议模式搬到中国,于是CSB(Chin...
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前身是“上海粘接技术交流队”。早在1965年,上海就成立了“无机粘接技术小组”,开展群众性粘接技术普及活动,陈尔春女士任组长。1967年,又成立了由杨洪基、陈林为主的“上海无机粘接服务队”,下工厂、农村服务。1970年8月,“上海无机粘接服务队”更名为“上海粘接技术交流队”,陈林为队长。 1979年11月28日,经上海市科协批复,“上海粘接技术交流队”改名为“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1980年7月,协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了首届年会,会上交流论文52篇,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是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的王澍,副会长是胡春圃、杨洪基、徐浩鑫、杨善德;秘书长是浦清,委员有陈尔春、李明智、祝建华、黄秀妹、唐绍富、殷德璋。1980年,协会开始编辑发行《上海粘接》季刊。1982年,《中国粘接通讯》报...
中国胶黏剂行业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有《化学与黏合》、《中国胶粘剂》和《粘接》,内部发行的期刊有《中国胶黏剂信息》。另外,还有众多的新媒体交流平台,主要是胶黏剂专业网站和QQ群/微信群,如“中国胶黏剂产业信息网”、“林中祥胶黏剂技术信息网(包括QQ群、微信群)”等。上述媒体在中国胶黏剂行业的技术与信息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化学与黏合》创刊于1964年,最初名称为《石油化学通讯》,由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主办,季刊,全国公开发行。“文革中”《石油化学通讯》停刊,1982年复刊,更名为《化学与黏合》,由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历经50多年的发展,《化学与黏合》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英文版)收录期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在国际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我1987年本科毕业于装甲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时考入本院研究生,最初确定的研究课题是“超声振动车削陶瓷的研究”。因当时教研改革,我先到教研室工作两年后再读研,提前完成了超声振动车削的课题研究。阴差阳错,我于1988年5月进入了工业修补剂课题的研究,读研时课题改为“粘涂耐磨涂层及其机理研究”,1991年毕业于该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没想到自己搞了近30年的胶黏剂研究与管理工作。 1987年秋天,我的导师翁熙祥教授到吉林石化集团公司听了一个来自美国的新技术讲座“贝尔佐纳(Belzona)工业修补技术”,翁教授一直对粘接技术感兴趣,20世纪60年代曾与贺孝先教授(我国磷酸-氧化铜无机胶的发明人)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共同开展过无机胶黏剂粘接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的研究。从吉林回来后,翁教授决定开展工业修补剂方面的...
为了写作《胶黏剂行业那些事》这本书,我拜访了几十位胶黏剂老前辈,他们是我写这本书的顾问和坚强后盾。我把有微信的老前辈拉到一起建了个“胶黏剂老前辈群”,群里27位老前辈都已逾古稀而近耄耋之年。出乎意料,群里的老前辈们交流异常活跃。他们中许多是行业的老相识,分部在全国各地,由于退休后很少见面,微信群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交流空间。这些胶黏剂行业的时髦老人利用微信群与老朋友共叙胶黏剂行业的旧事、新闻,交流养生知识,欣赏好的文章、笑话段子,与远方的老友互致关怀和问候……他们和“微时代”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心态永远年轻。下面按进群的前后顺序介绍一下这些老前辈。 龚辈凡先生,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对协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1997年,龚辈凡先生领导协会与中国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合作在北京举办了第一...
胶黏剂(Adhesive)是一种起连接作用的物质,它将材料粘合在一起。广义来说,只要能把两种以上的材料粘接到一起的物质都可称为胶黏剂,例如黏土、石灰、水泥、糊精、动物胶、合成胶黏剂……但是,你是否听说过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胶子”(Gluon)“粘接”而成的? 也就是说,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由“胶子(Gluon)”“粘接”而成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大家知道,原子(atom)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它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1932年,科学家又...
从前欧美通常使用Glue(胶水)作为Adhesive(胶黏剂)的代名词,一般称天然胶黏剂为glue,相当于汉语的“胶水”,是传统的习惯用语。比如称动物胶为animal glue,而不是animal adhesive;称植物胶为vegetable glue,而不是vegetable adhesive。20世纪以后,随着合成胶黏剂的使用和发展,Adhesive一词才流行起来,如环氧树脂胶黏剂为Epoxy Adhesive,热熔胶黏剂为Hot-melt Adhesive等。欧美对于Adhesive也有各种不同的叫法,如Bonding agent,cement,contact cement,neoprene cement等,其中cement并不是指水泥,而是代表硬化之意,亦即具有胶黏剂的意思。另外,binder也具有胶黏剂的意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