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8月25日,受王贤胜馆长的邀请,我有幸与瑞士西卡首席科学家曲军博士、浙江大学范宏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林中祥教授、上海康达新材陆巍总经理、华南理工大学傅和青教授、亚利桑那化学石一峰博士、亚利桑那化学田建军博士、万事达胶带热熔胶应用专家程世君先生一行到成铭热熔胶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虽然不大,但我们被博物馆合理的布局、丰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热熔胶博物馆按展出内容分为序言、中国热熔胶发展简史、热熔胶广泛的应用、热熔胶的使用工具与施胶设备、热熔胶原材料、热熔胶生产制造工艺、热熔胶检验、丰富多彩的热熔胶产品、热熔胶理论文献、粘接体验区、结束语11个部分。 成铭热熔胶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热熔胶博物馆,也是首家中国胶黏剂方面的博物馆。成铭热熔胶博物馆是由东莞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铭公司”)投资建设的公益项目,坐落于东...
胶黏剂行业的“明规则”是指指企业要想进入胶黏剂行业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需要的专业认证,这些规则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例如胶黏剂企业生产的产品首先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胶黏剂产品要想进入汽车行业,企业必须通过ISO16949质量体系认证;胶黏剂产品如果要应用到风能叶片结构粘接,企业的产品必须要通过GL认证等。 国家/行业标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为各类胶黏剂制定了国家或行业标准,由“国家胶粘剂标准化委会”组织各胶黏剂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编制和修订。胶黏剂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应的胶黏剂标准,这是行业对胶黏剂企业的最低要求。 企业用胶标准:几乎所有汽车制造企业、大部分电子制造企业、轨道交通车辆企业都有自己企业的用胶标准,企业用胶标准往往要比国家和行业标准更加有针对性、更...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涉及知识产权和股权纠纷的案件逐年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胶黏剂行业出现了许多起知识产权和股权纠纷案例,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造成了较大影响,也为我们的胶黏剂企业敲响了警钟!下面仅举几个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以使大家能从中吸取教训。 商业秘密侵权案 1996年,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以下简称“树脂所”)状告张XX和浙江省长兴县特种粘合材料厂商业秘密侵权。情况是这样的:树脂所系专业研究和生产导电胶的单位,其导电胶产品曾多次获化工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化工局嘉奖,并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为保护科技成果,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成立了保密委员会,制定了保密手册和有关规定,明确任何职工不得擅自对外从事有关本所的科技工作谋取私利。被告张XX原系研究所导电胶专题组操作工,参与了导电胶的研制过程,从事导电胶还...
前些年,媒体一直在探讨企业商业伦理和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原罪”是从宗教领域借来描述一种经济社会现象的词汇,是指民营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违反政策、违犯法律或违背道德等行为。企业商业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假卖假、偷窃知识产权、不公平竞争、行贿、偷税漏税、非法集资等行为。胶黏剂行业也不例外,民营胶黏剂企业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以上现象。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一下胶黏剂行业那些曾经发生的丑事。 20世纪90年代,建筑硅酮胶领域乱象横生,缺斤短两、制假卖假现象时有发生。硅酮胶国外的标准包装是310ml,当时国内也采用了这样的规格,客户购买产品时习惯按支买,很在意每支胶多少钱。当时许多厂家就打起了包装的主意,反正客户习惯按支买,有的企业就做出了280ml(有的甚至250ml)包装来卖;有的企业虽然外观做的是310ml包装,可是硅酮胶管的壁做得...
从事胶黏剂产品销售的老王经常出差在外,难得有机会接儿子上下学。一次出差回来,在接儿子回家的路上,刚上小学不久的儿子问老王:“老爸,如胶似漆是什么意思啊?”老王似乎回答的相当专业:“如胶似漆是指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热,难舍难分。”小王:“那我明白了,就像妈妈和李叔叔那样。”老王顿时蒙了……这虽然是一则小幽默,但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 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释放了人性中道德约束的一面,人们越来越多地去追求名牌、追求享乐、贪图虚荣等外在的东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欲望的满足超越了道德伦理的价值。为了追名逐利、贪图享乐,人们可以谄媚,可以“被潜规则”,可以违背道德,还出现了许多贪官、富商、大腕等特权阶层对年轻女性资源的掠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二奶”、“小三”现象。 胶黏剂行...
企业的竞争,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比尔·盖茨说过:“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可见,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胶黏剂企业也不例外,人才是企业胜败的关键。那么,人才是“空降”还是自己培养好呢? “空降兵”通常是指企业从外部引进的高端人才,也可称作“外来的和尚”。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企业发展需要人才,现有人才难以满足时,就需要“空降”。使用“空降兵”有利有弊,因此,用不用“空降兵”,如何用,成为企业的难题。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公司”)成立20多年来,对“空降兵”的使用也有过不少经验教训。1999年,天山公司首次引进“空降兵”,而且是高级别的“空降兵”徐志远先生,曾是原汉高乐泰负责营销的副总经理,担任天山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营销。当时公司的业务...
20多年来,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公司”)走过的是一条创新之路,不管是管理创新还是产品创新,天山公司大胆开拓,销售额不断提高,才使TONSAN成为了行业的领导品牌。1994年,天山公司将丙烯酸酯结构胶命名为TS528油面修补剂,用于变压器、管路堵漏。1995年,当国内胶企普遍采用商店销售模式时,天山公司开始建立全国经销服务体系。1997年,天山公司由设备维修市场进入工业制造、装配市场。1999年,天山公司开始天山顾问式销售,建立客户拜访ADR、ACH、30-60-90漏斗管理系统。2001年,天山公司建立应用实验室,模拟客户工况,加强施工工艺性研究。2002年,天山公司在国内最早开拓光伏市场。2007年,天山公司为客户提供涂胶机器人,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2009年,天山公司为开拓电子市场成立中美合资公司HYSTIC。201...
3M公司全称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因英文名称头三个单词以M开头,所以简称为3M公司。胶黏带是其主营业务,胶黏剂产品也非常知名。3M向全球近200多个国家的顾客们提供多元化及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3M在全球超过70个国家经营业务,在38个国家设有工厂,在35个国家拥有实验室。 3M公司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在其百多年历史中开发了6万多种高品质产品。百年来,3M的产品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涉及领域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现代社会中,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被H.B.Fuller收购,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位创始人平均持股肯定是主要原因,大家的经营理念差异越来越大,在公司重大经营和发展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2011年以来,四位合伙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分歧之一就在对精益管理和创新的关系认识方面。有人认为应该把精益管理放在首位,大力推广5S管理,强调成本领先,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细节问题上。有人认为降低成本无疑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如果把精力都放到这上面并引以为傲,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对于一个技术型企业来说,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追求创新上去。 事实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精益管理与创新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是不可或缺的两项重大任务。如果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并实现蓬勃发展,那么,就要学会在精益管理与创新两个方面取得平衡。原因很简单,虽然通过加...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公司”)成立前10年,我一直负责公司的研发管理。胶黏剂产品开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参照竞争对手的产品来开发,即行业领先者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二是根据一线销售人员或经销商反馈来的客户需求信息进行产品开发。这是两种典型的传统产品开发方式:一种是先开发技术,然后在技术基础上做出通用产品,再销售;另一种是依据客户需求,寻找技术,完成定制产品的开发与交付。基于技术推出通用产品的开发模式,优点是可以批量生产和复制,但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很容易被细分市场的产品替代。而基于客户需求开发产品的模式,优点是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但往往是一个产品就一两个客户,没有普遍推广价值。每个项目都从头做起,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开发周期往往很长,不能满足客户的及时需求,而且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结果还导致特制产品越来越多,成...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市场营销最简短的解释是,发现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满足它。”简单地说,市场营销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定价、分销及促销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业务经营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胶黏剂营销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1993年以前,胶黏剂主要在国营的五交化商店、供销社、化工油漆商店等渠道销售,也有直供到用户的供销模式。当时广告和品牌宣传也很简单,一些胶黏剂生产单位在《粘接》、《中国胶粘剂》等杂志做些广告。1989年,永大(中山)胶粘制品有限公司酝酿出一个在当时来说绝无仅有的强大品牌宣传和推广计划,以全国各地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公路、铁路为依托,利用在公路、铁路两旁最显眼的位置,制作大幅彩色墙面广告,以最直观的方式全面宣传永大品牌及产品。一...
汉高公司于1876年创建于德国亚琛,创始人为弗里兹·汉高(Fritz Henkel)。1876年9月26日,28岁的推销员弗里兹·汉高和两个合伙人在亚琛成立了一家名为Henkel & Cie的公司,开始销售一款基于硅酸盐的通用洗涤剂。这种重垢洗涤产品以方便的小包装形式进行销售,受到追捧。1878年,弗里兹·汉高又推出了以汉高为品牌的洗涤剂——“汉高漂白碱”(Henkel’s Bleich-Soda),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年,汉高公司迁往杜塞尔多夫,当时公司只有80个员工。1899年,弗里兹·汉高在杜塞尔多夫郊区霍尔索森购买了一大片土地,此后,汉高总部及生产基地一直坐落于此。 1907年,弗里兹·汉高和他的两个儿子不断创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自作用洗涤剂(也就是洗衣粉)——“Persil”(宝莹)。不仅改变了耗...